浅谈PET/CT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应用
2024-02-07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疾病,多发于老年人,其发病率居恶性血液病的第二位,目前在我国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PET/CT显像能够在分子水平上提供恶性肿瘤的增殖和代谢情况等信息,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其在MM的诊断、分期、疗效监测和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PET/CT显像在多发性骨髓瘤诊疗中的优势

多发性骨髓瘤所需的基本检查项目主要包括血液、尿液和骨髓检查等,除了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外,还需要进行一些影像学检查以对骨骼系统的病变进行评估。目前,在MM的诊疗过程中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包括X射线、CT、MRI和PET/CT。其中,PET/CT可先于骨质结构变化,在早期发现骨髓的浸润和骨骼代谢的变化,这对于MM骨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18F-FDG是一种与葡萄糖结构相似的放射性核素标记化合物,其可进入细胞并滞留在细胞内。当葡萄糖代谢处于平衡状态时,18F-FDG在细胞内的滞留量与细胞消耗的葡萄糖量大体一致,通过18F示踪可反映机体器官、组织和细胞的葡萄糖分布和摄取水平。MM的骨骼和髓外浸润病灶具有高代谢的特点,故在18F-FDG PET/CT显像中显示为高摄取。


PET/CT显像不仅能够直观地显示出MM病灶的代谢情况,而且通过一次检查即可评价全身脏器和骨骼有无浸润,从而多方位、全方面地显示病灶的部位和数量。因此,其对于MM的诊断,特别是对于存在髓外器官受累的患者具有独特的优势。

PET/CT在MM诊断和分期中的应用

在MM的诊断和传统Durie-Salmon分期中,确定是否有靶器官的损害及了解骨骼溶骨性病灶的数量尤为重要。相较于X射线检查和CT,PET/CT显像可更早且更灵敏地发现骨髓的浸润及骨骼代谢的变化,从而有助于MM骨病的检出。2017年,国际骨髓瘤工作组发布的共识声明推荐将18F-FDG PET/CT显像应用于MM相关骨病的诊断和分期中。

PET/CT显像具有通过一次检查即可获得全身影像的特点,能够帮助临床医师发现MM患者靶器官受累的情况,且其对骨骼病灶的诊断灵敏度更高。其次,在指导MM分期的同时还能帮助临床医师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以提高穿刺的成功率,故其在MM的诊断和分期中具有重要价值。

PET/CT在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通过PET/CT显像获得的图像信息和一些标准化半定量参数对于预测MM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有重要价值。

近几年的研究结果表明,MM患者的骨骼病灶数量和髓外浸润情况是评估其预后的有力依据。髓外多发病灶对MM患者的PFS和OS有不良影响。PET/CT显像可帮助临床医师较早地发现MM患者髓外浸润的情况,这对于其预后评估和治疗方式的选择有重要意义。

此外,有研究结果表明,MM的恶性程度与PET/CT的SUV有关。通过PET/CT检测溶骨性病变可作为预测MM预后的间接指标且SUVmax可作为影响OS的不良预后因素。

PET/CT在疗效评估中的应用

PET/CT显像是评估治疗反应的佳工具。国际骨髓瘤工作组强烈建议将PET/CT显像作为评估MM治疗反应的成像技术。在干细胞移植术后行PET/CT可评价疗效并指导修正治疗方案。

Stolzenburg 等回顾性分析了45例行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的MM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分析术前和术后的PET/CT图像发现, PET/CT显像可以评估MM患者治疗后的PFS和OS。

Li等对96例初诊MM患者进行了研究,所有患者均在进行诱导化疗后行自体干细胞移植术和维持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行PET/CT显像,结果表明,在监测治疗反应方面,PET/CT显像检测肿瘤残余灶的灵敏度高于血清的免疫固定电泳法。

综上,通过PET/CT显像可以对患者的疗效评估有着良好的借鉴意义。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
招聘启事
CONTACT
联系我们
  • 咨询电话: 400-070-7072
  • 客服qq: 264027181@qq.com
  • 公司地址: 上海市浦东新区商城路369号